当商业不再是冰冷的盒子,当文化不再是沉默的展品,一座城市的新叙事,该从哪里落笔?
——在郑州3600年商都遗址的夯土旁,亳都·新象正用一场惊艳的招商答卷,给出自己的答案。
作为62万㎡商代都城遗址核心区项目的首开地块,亳都·新象自立项以来就被社会各界密切关注。随着CHIC1699远洋私厨、胡麻BLOOMARKET、Peet's Coffee皮爷咖啡及兰巴赫“组团”等第二批国内TOP级餐饮品牌的签约入驻,如今亳都·新象的招商工作已近圆满收官,目前,各品牌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施工装修,静待国庆期间惊艳亮相。
对于这样一个既要激活商业活力、又要承载“郑州故事”的项目,招商的每一步都藏着平衡的智慧——如何让品牌既适配现代消费需求,又能与3600年商都文脉产生共鸣?完整体的亳都·新象,最终又会给城市带来哪些惊喜呢?
(亳都·新象实景)
品牌迭代
从首店破局到品质扩容
今年5月28日,亳都·新象招商品牌发布会在项目现场圆满举办,活动现场汇聚百余名受邀品牌负责人及国内多家商业领域资深媒体人,在千年商都城垣遗址下,首次全景呈现该文商旅新地标的独特风貌与核心价值。
(5月28日,亳都·新象招商品牌发布会现场)
(国内主流品牌商与权威媒体参观亳都·新象)
项目的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吸引国内权威媒体高度关注和争相报道,通过多维度深度解析与千万级的传播量级,引得众多国内外头部品牌瞩目。与此同时,项目首批引入的兰巴赫LENBACH、COMMUNE幻师、朱炳仁·铜“中原铜屋”等标杆首店品牌,也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业界对项目的想象,为后续招商铺平了道路。
如今,距发布会结束近三个月的时间,亳都·新象的招商进程再攀新高,一批重量级品牌接连签约入驻:首批品牌用“新鲜感”撕开市场缺口,大大扩展了项目的“品质感”。
其中,品牌“组团”入驻,米其林、黑珍珠餐厅聚集,成为第二批招商成果中最大的亮点。
以兰巴赫“品牌矩阵”为典型案例,这个西餐头部品牌与亳都·新象的合作并未止步于单一门店,而是携集团旗下地中海小酒馆Naif(华中首店)、西班牙精品餐厅CASABAJA(华中首店)、泰式料理LUMLUM(华中首店)、精品日式烧肉牛一番(全国首店),在独立的合院空间内形成了多元化的国际美食集群。这一品牌生态布局,精准契合了亳都·新象想要构建的场景——通过传统院落的空间载体,让郑州消费者“足不出郑”,即可尽享全球风味美食。
(2022年,兰巴赫LENBACH携旗下六大品牌入驻拥有百年历史的上海上生·新所)
除第一批公布的招商品牌中米其林必比登推荐餐厅文兴酒家外,有着闽菜黑珍珠和米其林推荐餐厅双重认证的CHIC1699远洋私厨(华中首店)也确定入驻亳都·新象,为中原食客呈现独具特色的闽地风味;BLOOM GROUP则会结合亳都·新象复合生态,创造性地推出全新多元餐饮空间,此前,该团队打造的胡麻和BLOOMARKET已经成为上海非标商业的标杆案例;项目南广场以独栋形态占据项目黄金区位的Peet's Coffee皮爷咖啡,推窗即见全国第二古老的文庙,现磨咖啡的醇厚香气与千年文脉相映成趣,缔造古今交融的独特体验场景;位于北广场的全国知名精品咖啡品牌Manner Coffee将以跨层门店形式呈现,其二楼将打造宽敞舒适的休憩社交空间,是三五好友聚会或是团队活动的理想之选。
(CHIC1699远洋私厨 其他城市门店)
(胡麻BLOOMARKET其他城市门店)
(Peet's Coffee皮爷咖啡 亳都·新象店效果图)
(Manner Coffee 其他城市门店)
据悉,亳都·新象招商工作已圆满收尾,纵观整个招商历程,操盘团队并没有盲目追求大牌堆砌,而是通过文化适配度与生活颗粒度,让项目特色越来越鲜明,构建起一个既有品味、趣味的消费体验,又具文化承载力的消费生态。
场景融合
让品牌成为空间的自然延伸
如今的消费者早已不满足于“买东西”的单一需求,而是渴望在消费中触摸文化温度、获得情感共鸣。对于亳都·新象而言,身处3600年商都遗址的核心地带,单纯的品牌堆砌只会让商业沦为历史的“旁观者”,唯有让品牌与这片土地的肌理、记忆、生活方式深度咬合,才能打破“商业归商业、文化归文化”的割裂,让商业真正成为文化的“参与者”。
随着各大品牌陆续进场,以及部分品牌效果图的流出,亳都·新象的样貌也逐渐显现。
以COMMUNE幻师的门店设计为例——从效果图可以看出,建筑外部以青灰色砖墙复刻商代建筑肌理,檐角神兽造型融入现代灯光设计,整体风格充满着古朴与时尚。店内则以暖色调营造松弛感,酒墙摆满了来自全球的精酿。每当味蕾触碰到精酿的麦香,窗外同时飘入来自3600年前夯土的气息——在这里,顾客喝的不是单纯的酒,而是历史与现代的奇妙叙事。
(COMMUNE幻师效果图)
麦陌的门店设计,更是一场将商代青铜文明与烘焙生活完美融合的视觉盛宴。建筑整体以金色与木色为主,墙上的装饰、立柱上的浮雕,像是从商代青铜器上拓印而来。店内面包陈列台选用原木与石材,呼应“麦”的自然本真。烘焙区采用开放设计,可以预见,烤炉的麦香将从这栋建筑飘至街区每一个角落,让行人在不知不觉中放慢脚步。
(麦陌效果图)
当然,场景的设计并非割裂,而是与街区动线深度融合。
沿主街前行,两侧分列众多零售、餐饮与生活方式品牌,依品牌特性与客群需求精准落位,再借鱼骨状巷道实现街巷互通、动静切换。比如,位于街区中央的名创优品,以“一拖二”形式将零售商品最大化展示;而布兰兔的植物庄园更像藏在僻静角落的“小小世界”,恰好契合轻食客们对安静环境的偏爱。
(布兰兔的植物庄园效果图)
在这种融合下,日夜场景的连贯体验就成了现实。
在街区东部,沿着城墙遗址,品牌从北到南依次铺展:清晨,Manner的咖啡与麦陌的面包香气唤醒街巷;午后,远洋私厨的海鲜盛宴与胡麻餐厅的特色佳肴正在进行;傍晚,京A精酿和兰巴赫的霓虹灯准时亮起,与城墙遗址灯光秀交相呼应;深夜,布嬢嬢和豆捞坊的火锅依旧沸腾,COMMUNE的音乐还没停……
(京A效果图)
操盘逻辑
在文化与商业平衡中构建生态闭环
古语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若单从商业逻辑考量,亳都·新象的招商本可轻松落地——这里独特的场景与周边历史文化资源联动形成的稀缺效应,客流不是问题。能满足客流转化的品牌更不是问题。
但项目的真正难点,源于其郑州“城市文化名片”与国际商都“城市会客厅”的定位。它需要为每一个入驻品牌注入双重基因:既要能成为讲好商都文化载体的一部分,又要能在市场中实现商业价值,稳健发展。如何在城市功能价值与商业价值之间找到黄金平衡点至关重要。一味逐利则失魂,泛谈文化则失根。
(十五个院落、四大组团业态分布示意图)
项目运营团队始终坚守“品牌要与项目定位要匹配,要与客群生态要适配,品牌文化属性是标配”的初心,跳出传统商业思维,稳扎稳打,不急于功利,耐心打磨。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在逐步实现。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亳都·新象的招商呈现出三重效果:一是场景与文化的“基因级”绑定,二是品牌首店与本土特色共筑城市展示窗口,三是商业与都市生活的精准适配。
(亳都·新象实景)
由此,一张覆盖趣味生活、品质社交、夜经济与文旅体验的生态网就逐渐成形:周末能够带孩子来一场文化体验;年轻人能约上朋友打卡首店,深夜在酒馆小聚;游客则能感受郑州商代文明,品味定制美食与郑州味道。
国际商都“城市会客厅”
让3600年土地生长出新的城市记忆
文化对于人而言,是集体记忆,是身份认同,更是滋养灵魂的精神原乡。这份跨越年龄与时代的吸引力,恰是城市最深厚的生命力所在。
站在郑州发展的坐标系上,我们更能读懂亳都・新象的厚重分量。
(亳都·新象区位示意图)
它扎根于3600年商都文明的起点,又居于城市几何中心——东望CBD的现代天际线,西连二七商圈的烟火人间,未来还将与夕阳楼、书院街南、书院街北、两院(商都遗址博物院和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二期、塔湾老街,共同构成62万平方米的商代都城遗址核心区,成为真正的国际商都“城市会客厅”。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核心区六大片区示意图)
这个“会客厅”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既能承载当下的烟火气,又能经得起时光的淘洗。它像一棵深深扎根于商都土壤的树,枝叶承接的是当代生活的阳光雨露,根系汲取的是3600年文明的养分,自然能够迸发出穿越时光的生命力。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在某个清晨或黄昏,当我们漫步在城墙遗址,指尖抚过亳都·新象的青砖黛瓦时,感受到的不仅是3600年商都记忆的延续,更会为这片土地上生长出的新活力、新风貌而心生自豪——在历史的原址上,每一代郑州人都能触摸到过去的温度,拥抱当下的鲜活,共赴未来的精彩!
(亳都·新象全景)
来源:大河商业微信公众号